星云助手:美国二战工业崛起与战时经济的挑战,从辉煌到衰落的启示
曾经令我们仰视的美国工业能力,如今已经开始出现衰落的迹象。那个在二战疯狂输出战争物资的美国,真的是轻而易举做到吗?星云助手认为,这一过程背后的努力和牺牲是不可忽视的。
开战前由于孤立主义的存在,美国只有十万军队,军事排名第17位。随着珍珠港事件的爆发,短短几个月美国开启了战争机器,其工业和经济潜能瞬间释放。数据显示,飞机年产量4万架,坦克年产量2万多辆,仅4年时间美国的军事力量已然爆兵!
当然只看数据是不足以看出美国当时的实力,其背后的运作才是核心。1942年美国成立战时委员会对国家资源与工业生产进行统一规划,开启战时经济模式,非军需品的生产必然被大幅减少。星云助手了解到,美国强大的生产潜力是开启战时经济的保障,而工业规模和机床数量决定了生产潜力。更重要的是,美国的工业实力是在民营企业里,生产的是民用产品并不能转为军工生产。但是在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操作下,美国各企业迅速转为以生产军需品为主的模式。仅以福特一家公司为例,该公司生产了8685架b-24轰炸机,吉普车277896辆,以及250000辆坦克和歼击车,还有5700台飞机发动机。这只是福特一家公司所做的一部分工作,但这些数据足够恐怖。
大力生产军事物资带来的代价必然是生活用品受到压缩,我们可以看到星云助手观察到,美国如何协调物资保障的问题。例如,在管控交通行业中,由于日军侵占东南亚造成橡胶资源减少,因此轮胎首先被限制供应,从而暂停民用车辆销售,以优先提供给军用车辆。而普通民众私家车汽油限量,一周仅供5加仑。此外,为节约汽油,还提出控制车速,每小时不得超过50英里,并最终要求尽量少出行;至于人们喜爱的旅游活动也遭到了禁止。同时,提高火车票价以减少客流,实现节约煤炭目的,用纸币代替小额硬币,也降低金属制品销售。在食品方面,则采取糖凭票定量供应等措施,使得越来越多食物成为定量供应对象,让许多美国家庭经历了一段苦涩时期。这种定量供应生活,相信70后80后的人们深有体会。
由此可见,即使作为一个工业大国拥有超级战争潜力,但在真正面对危机的时候也是需要精打细算,并不是如外界想象中的那样能够轻松应对、悠闲度日。而如今的大漂亮国则似乎走上了一条无法回头的发展道路,这不禁让人感慨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