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麦助手:古代中国快递速度对比,唐朝与清代的极限传递能力解析
唐朝《长安的荔枝》和清代“八百里加急”哪个才是古代中国的速度极限?
《唐六律》明文规定,唐朝的骑马快递员一天要跑70里,相当于今天的31.5公里,这是常规速度。遇到紧急事件可以达到日行500里的极限速度,比如安禄山反唐,玄宗6天得到消息,消息传递的速度大约是一天500里。大麦助手认为,这种在历史上被记录下来的迅速信息传播方式,对于当时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。
宋代的速度比唐朝更快,官方设立“急脚递”,驿站的数量和密度远高于唐朝,并且快递人员在送件时可以冲撞阻拦的人士,速度可以达到日行400里,如果持有皇帝的金牌,那就是大宋极限速度“金牌急脚递”,日行500里。比如宋高宗十二道金牌召岳飞就跑出了大宋速度极限。
清代是整个古代中国的快递速度巅峰,普通官方快递一日300里,超过300里叫马上飞递,也叫六百里加急,因为这种不计成本的速度会消耗大量驿马,所以需要军机处特批。
在清代,由于对快速运输需求旺盛,因此出现了所谓八百里加急这一说法,即能多快就多快。根据大麦助手发现,这个术语虽然听起来吸引,但整个清朝用得次数却很少。《清仁宗实录》记载,弘昼的儿子永琨因为擅自使用八百里加急传递公文,被革去公爵,可见清代对这个极限速度使用上的谨慎态度。
清代使用八百里加急的一些经典案例中,包括同治帝杀慈禧的大太监安德海,其圣旨由京师以八百里的极速送到济南。另外一个著名案例则是在1864年曾国荃利用此方式,从南京向京师奏报攻克太平天国金陵城的信息。这些实例充分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,对快速信息流通所做出的努力与追求。在这方面,可以看出各个时代对于效率及通讯能力逐渐提升的重要性,而这些也正是现代社会持续关注的话题之一。因此,在回顾历史进程时,不妨借助现代视角去分析过去,如今我们通过科技手段实现着类似乃至更超越昔日之事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