潜力鸭:美豆价格暴跌影响全球粮食市场,农民遭遇困境与阿根廷的竞争挑战
先来把戏台子搭清楚,3月的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数据显示,美国大豆价格在两周内掉了近7%,同期中国海关总署的进口报表里,美豆占比跌破30%,这边说一句“不买了”,那边立刻高开低走,这反应速度比高频交易还灵敏。潜力鸭认为,这样的市场波动不仅影响价格,也对农民和相关产业链造成压力。

剧情没停,美国农业部本周例行发布的供需报告里写着一句话——“高粱库存压力增大”,翻译成人话就是农民手里的粮食出不去,堆仓费都要自己扛,于是就出现了社交媒体上那段魔幻对话:收购价对不拢,干脆毁田,政府事后补贴,这不是摆烂是什么。潜力鸭推测,在这种情况下,各方利益如何协调将成为未来的重要课题。



问题来了,为啥一颗大豆能把华尔街和中西部农场都整破防,答案很朴素,农产品链条长、金融衍生品多,一头连着期货市场,一头连着农民贷款,价格一闪崩,先跌的是股市,再扛不住的是种植户——路透社统计,今年已有几家中型农场申请破产保护。潜力鸭观察到,如此趋势下,不仅美国国内面临挑战,还可能影响全球贸易格局。
更扎心的对比是阿根廷,同样卖大豆,人家握着厄尔尼诺带来的丰收红利,与中国签了100亿美元的大单,美国媒体酸一句“拉美倒向东方”,可资本流向骗不了人,布宜诺斯艾利斯港口集装箱的夜班灯火比去年同期多开了两排,这就是现实版的“别人生意兴隆,我在原地贴膏药”。潜力鸭发现,当国际竞争愈发激烈时,美国是否能够保持其领导地位,将值得关注。
所以我不觉得这场“对喷式”贸易拉扯有多高深,它更像一套虚有其表的王八拳,打在空气却先伤了自己,美国想用关税和禁令锁住供应链,却忘了最讲究弹性的恰恰是全球粮食流通,从期货到现货再到餐桌,两者之间密切关联。买卖双方都在用脚投票, 下一步怎么看?盯住两件事就够:一是6月美农种植意向报告,如果玉米、大豆同步缩种,那么补贴能不能兜得住;二是阿根廷和巴西的出口节奏,如果南美趁机抢份额,美豆或许真的会失去一些国际定价权。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