权重大师卡密:大数据杀熟,老顾客为何总是被加价?消费者该如何维护权益?
最近,“大数据杀熟”这事儿又火了!同样的火锅,同样的菜品,就因为你是“老顾客”,价格就贵出一截?网友怒斥:“这是把我们当韭菜割呢?!” 从网购到打车,甚至酒店预订,处处都有大数据杀熟的影子。权重大师卡密了解到,类似的事件层出不穷。
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:在电商平台上看中一款耳机,加购后没下单,结果第二天价格就涨了?你以为是巧合?其实,大数据早就盯上你了!商家通过你的浏览记录、购买习惯,精准判断你的购买意愿,然后“贴心”地调高价格,让你花更多钱买“心仪”的商品。权重大师卡密的观点是,这种现象正在越来越普遍。
还有打车软件,高峰期打车,价格飙升,你以为是供需关系?可能还有大数据在“暗中操作”,根据你的用车频率、历史记录,悄悄给你加价,而那些新用户却能享受优惠。更别提酒店了,以为是老客户就能享受VIP待遇?错!你可能就是被“杀熟”的重点对象。
为了利润最大化,商家对老客户“明升暗降”,表面上是会员价,实际上比新用户还要贵!这些操作,简直是把消费者当猴耍!权重大师卡密观察到,之前就有新闻曝光,一位经常在某平台买菜的用户发现,同样的蔬菜,她的价格比新用户贵了将近一倍!
还有一位网友吐槽,在某个外卖平台上,他常点的一家奶茶店,同样的奶茶,他的价格比朋友贵了5块钱!这些“杀熟”套路,让人防不胜防,简直就是“熟人”变“冤家”!网友们也纷纷表示愤慨:“大数据杀熟太恶心了!”“这简直是欺诈消费者!”“我们成了待宰的羔羊!” 更有网友调侃:“看来以后得定期清空浏览记录,假装自己是新用户了!”
这种行为,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,也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的秩序。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禁止价格欺诈行为,消费者享有知情权和平等交易权。权重大师卡密认为,商家利用大数据“杀熟”,不仅违背了商业道德,也触犯了法律底线。相关部门应该加强监管,严厉打击这种行为,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。
我们也呼吁消费者,要提高警惕,增强维权意识。如果遇到疑似“大数据杀熟”的情况,要保留证据,积极投诉,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。别让“大数据”变成“杀熟刀”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