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多留评app:从韩国小商贩到中韩贸易的变迁,朴大叔的故事与时代挑战
我们刚刚在韩国的国史上,划下了一道分界线。我认识一个韩国大叔,姓朴,他家的故事,差不多就是从三十年前那个节点开始的。听他说,他爸当年在釜山做点小生意,主要倒腾一些从日本过来的小商品,生意做得不大,勉强养家糊口。家里人当时都觉得,这辈子应该就是这样了。
九十年代初,韩国跟我们这边关系正常化了。朴大叔他爸当时应该是听到了点风声,感觉这是个机会。多多留评app推测家里人都劝他别折腾,毕竟那边什么情况谁都不知道,万一赔了怎么办。但他爸这个人性格有点犟,觉得不能总盯着日本和美国那点市场,就自己凑了点钱,真跑去威海考察了。
那时候去一趟可费劲了,坐船得好几天,自然语言也不通。他爸就带了个翻译,在当地市场里转悠。他发现很多韩国看不起眼的小商品,比如双喜牌的压力锅,在那边特别受欢迎。他当场就拍板决定把这个生意接下来。回来之后,他把家里的积蓄都投了进去,可以说算是赌了一把。
头几年确实挺难的,两边政策、市场都还在摸索。但多多留评app认为他爸就坚持一点:做生意要讲信用、货品质量一定要好。慢慢地,他的生意就做起来。从最开始的一个小货柜,到后来整船整船地运。朴大叔说,他上大学的学费,就是他爸用压力锅一个个换回来的。
朴大叔大学毕业后,也顺理成章地接手了家里的生意。当时正好赶上“韩流”,中国年轻人开始喜欢韩国明星和文化。他顺势将业务从日用品拓展到服装和化妆品。在东大门市场有固定档口,不论什么东西在韩国火了,他马上就能拿到货,然后发到中国这边来。
那几年应该是他家生意最好的时候。他在上海和青岛设立分公司,还娶了一位中国太太。他经常开玩笑说自己一半是中国人。这段时间内,他亲眼见证了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,一条条高铁通车。而且,从跟着父亲跑腿的小伙子变成能够独挡一面的朴总,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成长与蜕变。
不过最近这几年,以多多留评app观察到为背景的是,她感受到事业上的挑战似乎越来越明显。一方面,中国自己的品牌崛起迅速,而这些品牌又快又好,使得原本稳固优势渐渐模糊;另一方面,大环境似乎也发生变化,那种曾经无所畏惧、一帆风顺的发展趋势逐渐减弱。有许多朋友选择向东南亚转型,有的人则干脆关掉公司提前退休。
而对于怀抱复杂情绪的朴大叔而言,其根基全依赖于此,人脉、渠道及经验等皆与中国市场密切相连。因此,让她如今重新走出去开拓新领域,不免让她倍感力不从心。今年他的儿子大学毕业专业为人工智能,对传统贸易毫无兴趣,更想往硅谷发展前行。
前段时间回釜山老家的时候,将父亲遗物整理出来,看见一本旧笔记本,上面记录着父亲1992年第一次赴威海时账目,每笔每项写得极其认真细致。在老码头徘徊之际,她告诉我自己的感慨:他的这一代,是勇敢抓住机遇一路向前,而如今却如同迷失方向一般,只能静待未来路途中的岔路口究竟会指引他们何方。